姓名 考号
 
    展讯|川渝滇黔十区市书法美术摄影联展今日开展
     
    “川江汇流 一泸有你”2022泸州市首届摄影艺术双年展圆满闭展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5/7/7 13:27:10]

的历史时期,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面临着各种变革浪潮的冲击,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着新的考验与鉴别,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职能作用,做好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文化事业工作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现就对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基层群众的辅导培训
  十八大报告提: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步步推进,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也不断加大。环境越来越好,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品位的提升,振奋了人们的精神陶冶了情操。伴随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富而思乐,积极踊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如今的坝坝舞、广场舞等,无不体现了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做为文化馆这个公益性文化机构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设施、设备方面还是在培训机制、输送人才渠道方面都具有品牌优势。我们要凭借优势,履职尽责,把为基层培训艺术人才纳入培训工作计划。按计划、分年度、分阶段进行系统的培训。充分发挥馆内专业人才的作用,采取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深入基层,组建队伍,辅导培训。这样不仅能营造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成长环境,还壮大了人才队伍,为构建街道社区和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植了人才资源,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就应该经常走进群众中,深入社区为他们做好专业培训和辅导,定期开展音乐、舞蹈、乐器、美术等方面的培训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文化品位,是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新时期发展基层农村文化的建议 
  提高农民生活应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在物质生活总体水平达到小康以后,政府要把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了解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需要,更加重视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与支持,是搞好农村文化工作的决定性因素,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文化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与支持,认真探索管理农村文化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注意运用各种工作机制和管理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基层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三、贴近群众,让群众想要的文化生根开花结果 
  习主席在十八大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呢?那就是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应紧扣这一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应知道农民朋友在想什么,真正需要什么,要从他们最关心的地方手开展文化活动。既要送文、影视图书,又要送时事政策、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实用技术、文明生活、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做到农民喜爱什么送什么,农民需要什么送什么,把文化送到农民的心坎上此外,还要把文化送到最基层的农村,让更多的农民朋友有机会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
  加强管理体制,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 
  对乡镇文化站要改革用人体制,应择优录用,持证上岗,并做到专人专用。当前基层文化站长或文化专干多是身兼数职,既要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日常工作,又要做好兼职的各项工作,还要配合镇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经常下乡,造成文化站长或文化专干“分身乏术”,势单力簿,难以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由于基层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活,导致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不齐,职责不明,基层文化队伍人员的管理存在弊端上级部门要加强基层文化专干的管理,让基层文化专干能有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文化工作,要定期对乡镇文化站的专职干部进行业务培训,组织考察学习,取他人之长,切实提高文化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农村群众文化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 
  人民是农村文化的最终塑造者,人民群众才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成败取决于群众是否积极参与。只有人民群众拥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并发挥主人翁意识,充分表现出自我发展的能力,才能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成功。同样,只有人民群众在文化活动方面拥有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永葆青春各级党委、政府对乡镇宣传文化活动中心要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在积极争取上级文化专项资金和本级财政落实保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政府引导机制建设,形成社会关注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对文化事业建设自主参与建立激励机制,积极扶持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形式,努力使农村文化向最基层的农户和农民个体延伸,使农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使广大农民既是文化服务的对象,又是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只有把农村文化建设变成农民自觉追求的行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有很高的积极性,农村文化建设才可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在十八大报告中,我们又看到了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提出的多个新目标。谈到文化建设的时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使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进一步拓宽了思路。缺乏新意,内容交叉重复的集体活动,会使群众参与的热情不高。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观念,在活动形式的创新和创意上多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要结合新形势、新知识、新文化发展的要求,在对传统型文化竞赛项目常抓不懈的基础上,积极创造出与文化艺术特点相适应,具有新形式和新内容的文化竞赛项目,以促进群众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使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心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显现自己的风采和聪明才智,为群众提供展示自我和公平竞争的舞台。 
  当前,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作为基层的文化干部深刻体会到身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全中国有九亿多农民,这个基础的稳固,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引导,农民需要文化,但农村文化工作的现状有喜有忧。喜的是农村文化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农村文化队伍逐年壮大,文化投入逐年增多,文化设施、农村的精神文明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忧的是在农村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比较严重,腐朽思想蔓延,少数地方宗教活动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作为基层文化干部还需要加大对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正确引导,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需要管理者用科学发展观的胆识与智慧、需要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开拓创新,努力做到群众文化与社会需求的和谐发展,以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单位  古蔺县文化馆    程薇    联系电话  722273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