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郎酒介绍
古蔺郎酒属中国名酒,产于四川盆地南缘长江支流赤水河中游北岸的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又称二郎滩)。这里地处东经105°46′,北纬28°10′,西汉至清末是川盐入黔的古道,商贾云集,带动了酿酒业的发展,这里是赤水河的重要码头之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
独特的地理环境
二郎镇系低山河谷区,海拔430米左右,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6℃,年降雨量700—760㎜,日照充足,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土质系碱性小土黄泥,。专家考证,赤水河是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环境最好的,也是长江唯一一条未被现代工业污染的支流,盛产酿造郎酒的主要原料糯高粱和优质小麦。特殊的气候,特定的环境,适合多种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为郎酒的优良品质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保障。
天生酿造郎泉
水为酒之血,佳酿必有佳泉,位于郎酒厂区的郎泉,古称“官井”,其泉水经白垩纪喀斯特岩层净化,清冽甘甜,沁人心脾,属优质酿酒矿泉。
神奇的储酒宝洞
郎酒拥有世界最大的被吉尼斯认可的天然储酒宝洞——天宝洞、地宝洞。其面积1.42万平方米,洞壁密布“酒苔”,滋生有益于郎酒醇化的多种微生物。
基本情况:“古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指四川郎酒集团古蔺郎酒厂传承百年的酿制酱香型郎酒的传统工艺。其工艺特点是:采用两次投粮、八次加曲发酵,七次蒸馏取酒、三年以上洞藏储存、精心勾兑调味,整个生产过程具有“四高一长”(高温制曲、高温堆积糖化、高温发酵、高温馏酒、长期贮存)等显著特点。
历史沿革:汉代起,二郎滩聚居着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这些先民就有尚酒习俗。北宋年间,这里开始生产凤曲法酒;1903年起,在二郎镇形成了大规模的以回沙工艺酿酒的糟房,其中以“惠川糟房”、“集义糟房”为代表,并以地名和工艺特点结合命名为“回沙郎酒”,1933年更名为郎酒,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主要价值和影响
具有历史价值。
“古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充分地利用了独特的地域优势、优良水质、本地特产的糯红高粱小麦原料和传统技艺,进行酿制。酿酒技术的传承靠世代师徒间的口传身授和心领神会,师带徒学,保证了其精湛的酿制技艺流传至今。传统的中国白酒被分为清香、浓香等不同类型,其生产周期都只在数月,也没有节气的限制;相对而言,这些酒都没有“郎酒酿制技艺”那样漫长的生产周期和严格的环境因素要求。郎酒秉承了数百年来九月重阳投粮、五月端午手工制曲,七次取酒,整个高温生产过程以及独特的勾调技艺和天然洞藏三年,具有特殊的传统历史价值的特点。
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整个酿造生产活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营造适应微生物生长、富集、驯化环境和利用微生物的过程。传统酿造郎酒的“三合土”晾堂、青瓦屋面发酵房、泥底石窖池、木质和竹质工用具,以及糟醅适度的养份和长期生产循环,为环境微生物的富集、生长繁殖和不断驯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上特殊的生态地理环境,形成独特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优势,决定了郎酒的优良品质。由于郎酒香型比较特殊,其成分相当复杂。郎酒既不同于北方酒的“清香”,也不同于南方酒的“浓香”,至今还未完全研究出其主体香成分,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研究。
具有典型代表性。
“古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传统的中国酿酒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贵州茅台酒一起作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酿造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至今仍完整延用,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酿酒工艺文化遗产。
二郎镇酿酒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作为口授身传的传统酿制手工技艺的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为古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经了三个时期:
雏形时期:
北宋年间,二郎滩一带便生产出优质大曲酒“凤曲法酒”,据《古蔺县志》记载,1903年四川荣昌人邓惠川经商至二郎滩,结合当地酿制“凤曲法酒”的回沙工艺,酿制成“回沙郎酒”。1915年,茅台酒师张子兴告老还乡,把茅台酒的整套酿制工艺,特别是制曲和勾兑技艺全部传授于邓惠川,邓遂建造“惠川糟房”,及窖池三口。邓惠川便成为“回沙郎酒”的开山祖师。
成型时期:
1933年,二郎人雷绍清联络当地商家,集资兴办“集义酒坊”,取天然山泉水,选用本地优质糯红高粱为原料,酿造“回沙郎酒”。其时“惠川糟房”与“集义酒房”所酿造的“回沙郎酒”更加完美,并更名为郎酒。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郎酒不仅闻名国内,而且远销香港、澳门、新加坡、东南亚一带,被誉为“宴会珍品”。两家酒房便是而今古蔺郎酒厂的前身。
成熟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于1956年来四川视察时,指示抓好郎酒生产,国家拨专款帮助建厂。1957年7月,二郎镇正式成立了国营四川省古蔺郎酒厂。郎酒酿制工艺日臻完美,多次荣获国家、部级、省级各类大奖。目前郎酒品牌价值多达56.47亿元,其品牌价值名列《中国500强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97位。白酒行业品牌第5位。
古蔺郎酒酿制工艺的传承发展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杰出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有传统酿制工艺的历史价值:“古蔺郎酒传统酿制技艺”充分地利用了独特的地域优势、优良水质、本地特产的糯红高粱原料和传统技艺,进行酿制。和中国许多古老的行当一样,酿酒技术的传承靠世代师徒间的口传身授和心领神会,师带徒学,保证了其精湛的酿制技艺流传至今。郎酒秉承了数百年来九月重阳投粮、五月端午手工制曲,整个高温生产过程具有特殊的传统特点。也是郎酒人秘而不宣的绝技。由凤曲法酒、回沙郎酒直到今天的古蔺郎酒,它足以见证中国酿酒文化的历史渊源,因此,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酿制整个生产活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营造适应微生物生长、富集、驯化环境和利用微生物的过程。传统的“三合土”晾堂、青瓦屋面发酵房、泥底石窖池、木质和竹质工用具,以及糟醅适度的养份和长期生产循环,为环境微生物的富集、生长繁殖和不断驯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形成独特的有益微生物菌群优势,决定了郎酒的优良品质。这一酿酒技艺的本身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为今后酱香型白酒的酿造提供科学依据,由于郎酒香型比较特殊,其成分相当复杂,至今还未完全研究出其主体香成分,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开展探索研究,所以它具有相当的科学研究价值。
具有典型代表性价值:郎酒与贵州茅台酒一起作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其酿制工艺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完善,至今仍完整延用,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酿酒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继承发扬。其酿制工艺堪称酱香型白酒酿制工艺的代表,因此,其代表性价值尤为突出。
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杰出创造力的价值。古蔺郎酒酿制工艺是土生土长的二郎人数百年创造发明并日臻完美的一项酿制工艺文化,它体现了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力。由凤曲法酒发展到今天的古蔺郎酒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艰苦卓绝漫长的创造过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
具有突出的经济价值。运用古蔺郎酒酿制工艺酿制的古蔺郎酒,历年以其显著的销售业绩,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当地财政的主要支柱。同时,郎酒品牌价值多达56亿,这种明显的经济价值尤为突出。
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
1、古蔺属边远山区贫困县,世人知道古蔺的不多,但郎酒却蜚声海内外。古蔺因郎酒而知名。世人对古蔺刮目相看,并称古蔺为“郎酒之乡”,对提升古蔺的知名度,郎酒功不可没。
2、拉动红色旅游的发展。古蔺县二郎镇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主要渡口。凡到此观光旅游者,必观光天宝洞、地宝洞、美酒河,必品尝郎酒。因此,二郎乃至古蔺人嗜好饮酒。有俗语称古蔺人“娱乐基本靠酒”,无酒不乐,从古夜郎至今,当地饮酒习俗千姿百态,乃至发展至今天人们戏称的“酒文化”。酒令、酒礼、酒典、酒俗颇具地方特色,更有酒歌《郎酒香悠悠》歌唱红中央电视台,唱红巴山蜀水,这为繁荣地方特色文化,凝聚纯朴善良的古蔺人,有着特殊的社会价值。
古蔺郎酒酿制工艺具有极其重要的杰出价值,有待于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认可、保护,使之代代传承

|